現代不論學生或是上班族幾乎都有久坐的習慣,也因此身體肌肉痠痛的困擾十分常見,無論是貼止痛藥布或是上門求醫比比皆是。但是你有想過心理治療也能幫助緩解背痛嗎?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新研究中,研究者重新思考導致疼痛的原因,藉由改變與疼痛處理相關的大腦網絡,為慢性疼痛患者提供持久的緩解。
該研究團隊招募了 151 名患有背痛至少 6 個月的男性和女性,他們的背痛指數範圍從 0 到 10中至少4分以上,並分成三組:治療組、安慰劑組、控制組。治療組在完成評估後,進行八次一小時的疼痛再處理療法( PRT),這是一種由洛杉磯疼痛心理學家 Alan Gordon 開發的技術。治療目標為教育患者的大腦在產生慢性疼痛中擔任的角色,幫助他們重新評估患者在做自己害怕做的動作時的疼痛,並協助處理可能加劇疼痛的情緒。在治療前後,患者皆接受了功能磁共振成像 (fMRI) 掃描,以測量他們的大腦對輕度疼痛刺激的反應,在治療後,治療組 66% 的患者無痛或幾乎無痛,而安慰劑組為 20%,控制組為10%。
為什麼這種治療方式能減輕背痛呢?其實大約 85% 的慢性背痛患者患有所謂的「原發性疼痛」,這意味著我們難以藉由檢測來確定疼痛明確的身體來源,例如組織損傷,而神經通路失靈(Misfiring neural pathways)是部分原因。研究發現不同的大腦區域(包括與獎勵和恐懼相關的區域)在慢性疼痛發作期間比急性疼痛更活躍,在慢性疼痛患者中,某些神經網絡對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會反應過度。
如果疼痛是身體出現問題的警告信號,那麼原發性慢性疼痛就像是卡在「開啟」位置的錯誤信號。而PRT藉由將疼痛視為安全信號而不是威脅信號,患者可以改變強化疼痛的大腦網絡,並中和它。因此當治療組經過治療後暴露在疼痛中時,與疼痛處理相關的大腦區域(前腦島和前中扣帶等)反而顯著平穩。
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思考許多人慢性背痛的原因以及可用於治療這種疼痛的工具,但這並不是說你的疼痛不是真實的,或者說它全是你幻想出來的,而是因為大腦神經通路的變化在受傷消失後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另外這種治療不適用於「繼發性疼痛」(包含急性損傷或疾病),因此還是建議大家背痛要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根治。
文/高醫心理三 潘姵潔
參考文獻:
Yoni K. Ashar et al. Effect of Pain Reprocessing Therapy vs Placebo and Usu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Back Pai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Original Investigation, September 29, 2021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1.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