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可以學得來嗎?」
最新研究指出:大學生面臨各式各樣的生活挑戰,而學習幸福科學課程是幫助學生調適壓力與更有自信面對壓力源的有效方式
學生族群是罹患心理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原因在於他們面臨繁重的課業要求、高度的孤獨感、持續的經濟來源壓力等等,這些日常卻有可能導致學生罹患心理疾病,對心理健康有不利的影響。
英國Swansea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這個議題進行研究,提供一門幸福科學選修課程給大學生,並探討此類課程對於大學生的幸福感程度的影響。
這篇刊登在《Teaching of Psychology》的研究是由該校健康與幸福學院 (Health and Wellbeing Academy) Andrew Kemp教授與臨床心理學家Zoe Fisher教授,以及博士生Jessica Mead共同撰寫的研究。計畫主持人Kemp教授表示:「大學生幸福感正在降低,學校是否能提供學生更好的協助顯得格外重要。」
相關研究曾經探索正向心理學課程對於學生幸福感的相關影響,但Swansea大學研究團隊設計的課程更深入的幫助學生發掘自我、連結他人以及自然環境。
Kemp教授表示:「研究告訴我們個人福祉可能會受到生活中不平等待遇或是環境中人為氣候變化所影響,而我們設計的課程凸顯關心社會議題重要性,希望學生能夠針對這些議題進行反思,並鼓勵學生在能力範圍內思考解決這些社會議題的可能方式。」「雖然我們增進個人福祉的能力比起增進多人或是地球福祉的能力更強,但達到後者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不容易,集合眾人的力量所達到的效果其實很可觀,舉例來說:透過提供自願服務或發起倡議運動關心我們在意的議題並做出改變。」
此研究透過問卷蒐集資料,要求學生在修習幸福科學課程前後填寫問卷回答自己對於自身幸福感的感受,並與控制組(沒有修習這門課程的學生)比較,提供這門課程所帶來的正向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此研究有幾項重要的發現,包括:學生族群是罹患心理健康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增加幸福感有助於減低未來健康成本支出、正經歷人生痛苦與低潮的族群也可以增加幸福感。
Kemp教授說:「這項研究的時間剛好落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對於提供學生面臨挑戰的協助有格外的意義,我們得以證實在困難的時期,策略性設計的課程有助於學生面對挑戰。」「研究結果可以運用在教育領域,針對學生面對主要社會壓力源時提供更好的協助。」
資料來源:
Kemp, A.H., Mead, J., & Fisher, Z. (2022). Improving Student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a Mixed Effects Design and Comparison to Normative Data. Teaching of Psychology. doi.org/10.1177/00986283221112428